溫馨提示

深夜看書請開啟夜間模式,閱讀體驗更好哦~

第1章 生物和生物圈

26

1.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。

2.珊瑚,鐘乳石,機器人不是生物。

珊瑚蟲,生石花是生物。

3.生物的特征: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;②生物能進行呼吸;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;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;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;⑥生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;⑦除病毒外,生物均由細胞構成。

4.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,製定合理的調查方案。

有時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。

5.生物歸類:①按形態結構特點歸類為動物,植物,和其他生物;②按生活環境歸類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。

6.生態因素: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佈的因素。

7.生態因素有兩類:①非生物因素;②生物因素:如陽光,空氣,溫度和水分等。

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。

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關係是。

捕食關係,競爭關係,合作關係,寄生關係等。

8.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:提出問題,作出假設,製定計劃,實行計劃,得出結論,表達和交流。

9.在設計一組對照實驗時要求隻有一個變量不同,其他條件都相同,並且其他條件都是適宜的條件。

10.生物對環境的適應:駱駝失水很少和駱駝刺的根很長是對乾旱缺水環境的適應;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。

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。

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。

11.生物對環境的影響,如:蚯蚓疏鬆土壤,提高土壤的肥力;“大樹底下好乘涼”;“千裡之堤,毀於蟻穴”。

12.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。

13.生態係統: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,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。

生態係統的組成生物部分:植物(生產者),動物(消費者),細菌和真菌(分解者)非生物部分:陽光,空氣,溫度,水分,土壤等。

14.食物鏈:在生態係統中,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。

書寫食物鏈時要注意:起始環節是生產者:“→”指向捕食者;無分解者。

15.生態平衡:在生態係統中,生物的種類,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。

16.生態係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,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。

17.在食物鏈傳遞過程中,營養等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的就越多。

18.一個生態係統中,有很多條食物鏈,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,生態係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。

19.生態係統中各種生物數量變化特點:(1)短時間:某種動物的數量減少或增加其他生物的數量增加或減少。

(2)長時間:某種動物的數量減少或增加,其他生物的數量會先增加後減少或先減少後增加。

20.生物圈: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叫生物圈。

21.生物圈的範圍:大氣圈的底部,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麵。

全生物圈如果以海平麵來劃分,上下各10千米,厚度為20千米。

22.岩石圈的表麵是一切陸生生物的“立足點”,也是人類的“立足點”。

23.生態係統的類型:森林生態係統,草原生態係統,海洋生態係統,淡水生態係統,濕地生態係統,農田生態係統,城市生態係統。

24.森林生態係統有綠色水庫和地球之肺之稱。

濕地生態係統有地球之腎之稱。

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係統。

25.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係統,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。

26.自動調節能力最強的是熱帶雨林。

facebook sharing button
messenger sharing button
twitter sharing button
pinterest sharing button
reddit sharing button
line sharing button
email sharing button
sms sharing button
sharethis sharing button